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

死因不明:「被消失」的Beyond三人時期

攝於2005年Beyond The Story Live演唱會


無論是電視台還是電台,都做過向Beyond致意或回顧Beyond音樂歷程的特輯。每次看完聽完,我的心裡總會浮起些許怪異之感。


因為這些節目對Beyond的回顧,幾乎無一不是始於1983年、終於1993年。


我常常懷疑,若一個從來沒聽說過Beyond的人去看或聽這些節目,肯定會以為這支樂隊1993年後就從地球上消失了。


不是說回顧嗎?不是說成立XX週年紀念嗎?1993-2005年的那支Beyond哪裡去了?這段時間完全沒有創作?還是這七八十首作品全部都差到不值一哂的地步?


這是我多年來的疑惑。我能夠理解大家對四人時期的Beyond、對家駒有情意結,身為二十多年的歌迷,我自己也有。我所不能理解的是,三子時代的Beyond也不乏出彩的作品,難道真的沒有一首給大家留下任何印象,以致節目製作人、部份歌迷、普羅大眾都當這實實在在有汗有淚的十二年不存在?


<醒你>、<困獸鬥>不夠搖滾嗎?<總有愛>不溫暖嗎?<仍然是要闖>、<活著便精彩>不勵志嗎?<大時代>、<回家>不貼近社會嗎?<門外看>的溫柔惆悵,<預備>的晴朗佻皮,<無事無事>的嘻笑怒罵,<LOVE>的柔情,<長空>鑽心的沉重憂鬱,<誰命我名字>獨一無二的題材,<犧牲>突如其來的中國風,<麻醉>涉獵樂隊前所未有的風格所帶來的耳目一新之感。。。我還可以數下去。但為什麼,大家從<再見理想>開始,總是數到<海闊天空>就停了?


三子時期的Beyond被外界無視的情況,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場足球賽:當時旁述談起隊中一位能力相當不俗的球員有才無命,在多家球會都只能權充後備,這種怪現狀令他相當莫名其妙:「這位球員,『死因不明』啊。」


「死因不明」,放在三子時期的Beyond身上,何嘗不是一語中的。


有時我會想,他們三人不知道有什麼感受。家駒離開後,他們背負著傷痛和比以前更沉重的壓力,堅持在音樂路上艱苦行進了那麼多年,但到頭來,原來媒體大眾都不在乎他們這段時間做過什麼,原來談起Beyond,<海闊天空>永遠是一個句號。之後付出的努力、作出的成果、背後流過的汗與淚,都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省略號。


所以,在香港電台2013年的<Beyond 30分享會>上,當主持、嘉賓、觀眾和傳送視頻的海外歌迷都只滔滔不絕地談論Beyond的第一個十年(這特輯名叫Beyond 30、30耶。製作單位有人記得30代表的是30年嗎?),而台下一位女生發言卻特別提到三子時期的多首作品時,我真的好想隔空去擁抱她。謝謝妳,親愛的女孩,因為妳這句話,我想當時台上的家強會覺得安慰的。

也許,也許四五十年後,大家才會發現三人Beyond的精彩。畢竟,人們總是習慣失去後才珍惜。若果真如此,也未嘗不好,只是到時再也沒有人唱給他們聽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